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快讯 > 正文

贫困地区贫困原因分析

时间:2020-09-26 13:33 | 来源:网络整理 | 编辑:成人网页游戏

小编导读:摘要:自1978年以来,党和政府一直把扶贫工作放在重中之重,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,我国已有7亿多貧困人口摆脱贫困,全国90%以上的家庭过上了小康生活,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制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

摘要:自1978年以来,党和政府一直把扶贫工作放在重中之重,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,我国已有7亿多貧困人口摆脱贫困,全国90%以上的家庭过上了小康生活,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制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。但是,我们也应看到,迄今为止,在我国农村依然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。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难度还很大。我国的扶贫工作现在正站在历史的紧要关头,扶贫人数越来越少,,可时间越来越紧,挑战也越来越大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主要分析我国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。

关键词:贫困地区 贫困 原因

中图分类号:F323文献标识码:A文章编号:1009-5349(2017)09-0050-02

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,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,如今更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。我国已经有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,全国90%以上的家庭过上了小康生活,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制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。但是,我们也应看到,迄今为止,在我国农村依然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有待解决,特别是我国广大的民族地区,发展现状堪忧,这不禁让人心酸不已。

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习主席“四个全面”战略的战略目标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“关键一步”。“十三五”的最后一年,恰好是2020年——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,一个关键指标,就是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能否走出“贫困锅底”,彻底脱贫。我国扶贫工作如今面对的是“贫中之贫,难中之难”,好扶的地方,容易脱贫的地方,早都扶持起来摆脱贫困了,现在剩下的都是一些“贫中之贫”的地方,所以扶持起来也是“难中之难”。现在距2020年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了,解决30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刻不容缓,直面现实、探索对策才是现阶段工作的关键所在。

一、交通落后

这是贫困地区发展的硬伤。据调查,多年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76%生活在交通落后的山区,7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甚至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。交通落后,条件恶劣,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贫困地区的发展。

二、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

这是当前阻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步伐的主要思想障碍,包括:

(1)落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。这使得贫困地区人民要么墨守成规,安于现状,自觉不自觉地排斥新生事物;要么目光短浅,消极悲观,思维狭隘,只看到贫穷落后和条件不利的一面,而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前景,只好“认命”,终日无所事事,怨天尤人;一部分人做事迟缓,求稳怕乱。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,想求发展但又怕担风险,常常左右观望,疑虑重重,以致行动迟缓,错失发展良机。

(2)封建的“重男轻女”“多养孩子多享福”等思想。个别农村人迄今仍然还有非常严重的封建思想,很多地方“重男轻女”,没有儿子就再生,有的即使有儿子也还要多生,这样“越生越穷,越穷越生”的恶性循环,导致许多地区始终脱不了贫,甚至还有越来越穷的趋势。

(3)机械僵化的计划经济观念。主要是领导干部,其主要表现是工作缺乏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不能正确领会党和国家政策的精神实质,习惯被动接受上级的命令;不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地和他人的成功经验,盲目跟风,人云亦云;对市场经济知识和市场规律知之不多,不善于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,难以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方法。

(4)腐朽封建的官本位思想。不仅在职的公务人员牢牢抱住“铁饭碗”,社会的择业取向也不是投身市场自主创业谋求发展,而是想方设法挤进机关,争取编制;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,看重的是自己的官帽,追求的是仕途升迁,所以热衷于搞“形象工程”,做表面文章,为自己和小集体谋私利的主意多,而为地方发展和群众致富的办法少。

(5)短视的思维,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。很多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,目光短浅,只见眼前利益,不见长远利益,好不容易吸引资金投入,却不知道好好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留住投资方,并充分利用投资方资金和优势发展本地经济,而只是想着哄抬地价、变本加厉要钱、提条件,一副“老子天下第一”的做派,敲一个算一个,搞得不得已基本达成协议的投资方不愿继续合作,其他有意向的投资商也不敢再投资,所以此地就一直脱不了贫。

三、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低,科技致富能力弱

由于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重城市轻农村,加上农村地区经济落后、观念落后,大多的农民受教育程度都不高,素质低下。这就使很多农民既不懂法律法规,也不了解国家政策,不能很好地利用国家政策,借国家扶助之力逐渐脱贫;同时,由于科技致富能力弱,使得农民不能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,从而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,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,影响了农民适应和驾驭市场的能力,影响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,导致始终脱不了贫。很多农村地区,村干部素质本身就很低,这就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带领该地脱贫。

四、国家经济下行的新常态,客观上会增加贫困地区脱贫的难度

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,对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。许多国家的经济出现下滑,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,出口减少,我国经济也出现了小幅下滑;再加上我国经济总量基数越来越大,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高速发展,所以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具体情况,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。因此,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,在客观上会增加贫困地区脱贫的难度。

五、精准扶贫体制机制不健全

精准扶贫体制机制还不健全,“大水漫灌”的传统观念和方式仍然广泛存在。很多地方对精准扶贫、脱贫的认识还不到位,表面上建立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,实际上还是变换了形式的“大水漫灌”。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思想还比较严重,脱贫主观能动性还有待提高;脱贫攻坚的责任落实还不到位,扶贫开发队伍素质和能力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,亟待提高。

六、扶贫开发责任还没有落到实处

在扶贫工作中,由于责任没有落到实处,出了问题又你推我推,最后不了了之,导致很多地方专款得不到专用,大量扶贫款被挪作他用,或被用做发展地区GDP,或用于改建县城,或用于修建政绩工程、面子工程,等等,最后贫困家庭真正得到的扶贫款已所剩无几。

七、还没有形成国家、社会、地区、企业等共同的扶贫合力

扶贫工作仅靠政府之力,力量太薄弱,所以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,共同扶贫。但迄今为止,扶贫合力仍然没有完全形成。政府扶贫资金投入虽然数量不小,且每年都在增加,但仍然无法满足脱贫攻坚战的需求,同时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率也还有待提高;各部门资金使用分散,扶贫投入呈现碎片化,整合难度较大;扶贫同新农保、农村低保、教育救助、危房改造、医疗救助等政策尚未有效衔接;社会组织、企业、公民个人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,同国家政府共同扶贫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,扶贫主要还是依靠政府力量。

Tag关键词: 贫困地区  贫困